◆ 你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多彩贵州 >> 走进黔东南 >> 正文
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古城垣
2012-06-08 出处: 作者: 编辑:

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古城垣


陈兴夫

[作者:追梦  出处:http://blog1.poco.cn/myBlogDetail-htx-id-2370804-userid-40825731-pri--n-0.xhtml]


岩门司古城垣位于贵州省黄平县谷陇镇东面,距县城52公里,东经108°07′,北纬26°47′,与台江县革一乡隔江相望,从凯里市旁海镇乘船顺流而下只有8公里水路。是黄平、台江、凯里三县市的交接地,为清水江上的航运咽喉。


岩门司设司始于明代,史书《二十五史》清史稿列传三百二土司四有这样纪录:“岩门长官司,在州东北。明成化六年,何清以征苗有功,授凯里安抚司左副长官。万历四十二年,改属黄平州。传至何仕洪,清顺治十五年,归附,改授岩门长官司,世袭。”这就是现今的岩门司。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在岩门司设长官司。据嘉庆《黄平州志》记载:“原址在清水江南岸,筑有土城。后北迁今址,于乾隆六年(1741年)建此石城”。岩门司古城垣全长1642.2,宽2.67,高4.5(含垛墙1.33),城墙以青石精砌而成,墙顶墁以料石,上下安砌墙垛。设有东、南、西3座城门。北面靠山,城墙顺山势蜿蜒而上,于高险处构筑炮台3座,城门有楼,炮台有房,靠江处还设有水关2座。砌墙用不产于本地的青石,当时的土司衙门强制过往的船只必须先运来一船青石方可通航。修筑如此规模的城垣,仅靠过往船只献石,当年航运之繁华可想而知。城垣临江而建,工程难度极大,然而建筑工艺十分精湛。当初,此城的修建汇集了湖、广两地的能工巧匠,以糯米、桐油、石灰熬浆粘接,建筑结构十分坚固。


岩门司地势险要,后倚高山,前阻深江,上接重安、凯里,下达沅州、靖州。是清政府“约束屯堡”、“弹压诸苗”的政治、军事要地。清代城内设有土司衙门,岩门汛把总署和黄平卫千总署,有事可随时提调各堡屯军,为清政府控制黔省东南之要塞。咸同苗族农民大起义,将此城列为首批攻占的三城之一。


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台拱(台江)苗族人民在张秀眉的领导下反清起义,贵州巡抚蒋蔚远急令古州(榕江)同知彭汝玮、龙里知县陈毓书、凯里营都司盛修志等,先后率兵到岩门司防守。五月中旬,张秀眉率领苗族起义军2万余人围攻岩门司,数次进攻皆固工事坚固,炮火猛烈,而未攻破城池,张秀眉见一时难以破城,便采取围而不攻消耗官军粮草弹药的战术。城中守军坐吃山空,情况危急,先后十余次派人携带求援书信悄悄出城,均被起义军截获。六月初,张秀眉看守军以投掷瓦砾、石块阻击义军,知道敌军已弹尽粮绝,同时,派出去的探子送来急报,镇远守备何其英的增援部队将至。为赶在敌人援军到来之前破城,六月二日夜,张秀眉抽派义军分路埋伏于城外林莽之中,次日拂晓派另一路义军佯装攻城,随后攻城义军诈败,匆忙渡江往台拱方向后撤,守城清兵误以为何其英的增援部队赶到,便倾剿出城追击。这时,埋伏于林莽中的义军和撤往南岸的部队前后夹击,乘势攻入城内,全歼守军600余名,古州同知彭汝玮、龙里知县陈毓书、凯里营都司盛修志及黄施卫千总刑连科,把总唐定魁,土官何清龙等均被击毙。随后,张秀眉留下部分义军守城,亲率大军迎击何其英援军,将其全歼于施秉境内。岩门司之战义军有20000人之众,而守城清军仅区区600人,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半个多月攻城不破,最后义军以谋略取胜。由此可见,岩门司地势之险要,城池之坚固。


岩门司城垣虽然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且历经战火,但旧貌依然。二十一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政府及航管部门为修筑河堤码头,而拆毁了部分城墙(共拆掉175.8),城门楼和炮台楼已坍塌无存,目前只有东南门、西南门和后山围墙保存得比较完好。


1982年岩门司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单位,并修建了岩门司城垣保护标志碑。


===========================================================================


===========================================================================    


岩门司游记


谷陇·追梦


时间:二天


同行:感谢大坪的老杨
   
岩门司古堡,这个名字自从我进入谷陇工作以后,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好多好多次都有一种寻古的冲动,冲动的原因不仅仅因为它是谷陇、黄平乃至贵州的历史文化遗迹,而是它的那份神秘。镇里、单位里好多人都去过岩门司,但是问起他们古堡的具体情况,都没有人说出个一二三,于是,它的神秘在我的脑海中又更深了一层。七月的天气,炎热,那天开始出发时,好多同事都在笑我,说我是不是疯了,我只是一笑了之,后来才知道他们笑我并不是没有原因——从谷陇到岩门司,全是徒步,那个辛苦,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当我回到单位时,整整休息了一天才恢复!!!


那天下午,我先去了大坪老杨家,休息一晚上,主人家好客,米酒我是不敢喝了,喝了一瓶啤酒便差点倒下,呵呵,我酒量不行。起初我以为从大坪去很近,再一个对自己的体能太过自信......晚饭完毕便和他们斗地主,一直到凌晨两点钟才上床休息,就是因为这样,使我在第二天的行程中体力大打折扣......


第二天,七点钟起床,老杨媳妇早就煮好饭了,一个由于心急,二个是因为太早吃不去,所以只吃了一碗饭,准备东西,七点四十分我和老杨便出发了,山里雾气弥漫,好一份人间仙景!!平时工作中那份沉闷荡然无存,于是乎,贪婪的呼吸那股新鲜的空气,肆意地享受这一份天然的新绿,沿途风景的秀丽,虽然全是陡直的下坡路,但是精神却十分抖擞,边走边拍,到岩门司寨边时,时间是九点二十分,比我想象中来早了半个小时。我们计划从坡上的古城墙一路看去,由于树木茂盛,已找不到上坡的路,而且是七、八十度的坡度,露水很多,所以就象攀岩一样抓着草草而上,在半坡上隐隐的就看到以前的哨眼,陡然间觉得累了,只有兴奋!!!爬到坡上时两支裤脚和鞋已全部湿完。古城墙沿着山脊而建,好多的墙石已不复存在,有下半部三分之二的墙体还保存完整,摸着那些古老的凿迹,审视那些诱迹斑斑的历史,不由感叹当时的能工巧匠是那么的超高技艺,不由感叹造就这么一项匪夷所思的工程是多么的劳命伤财…..在城墙上,远远的就看见对门的台江县城…...寨脚的清水江一览无余,是它,也只有它,默默的见证了那一段辉煌的历史和后来的沧桑…….在山上逗留了一个多小时,开始沿右侧坡顶而下,不要指望有路,只有顺着残墙而下….四十多分钟左右,我们开始到达寨边,随即看见了古老的城门,门边残留的一块标志石上写着“南拱”二字,不知何意,想象可能是当时的南城门吧?两侧小字已模糊不清,现在寨里的人也还是从这里进村。进入村寨里,已没有好多人家,仅见一条较宽、较直的寨道两旁的稀疏的老房子和菜园,同行的老杨告诉我,这便是以前的一条街。路面上铺着河里的圆卵石,也不知是以前的还是后来才铺上的….在寨子里转了一圈,以前的屋基还依稀可见,但好多都种上了农作物….随后我们从寨东出来,看见了以前的正城门,可惜只剩下半边了,但仅凭着半边的断墙,就可以想象出以前这个城门是那么的雄伟!!!左边有贵州省人民政府于一九八二年为这里立的碑——岩门司城垣。


最后我们在清水江边上游览了两岸的风景,在那里,我们遇见了摆渡的老人,经询问,他是岩门司寨子里的人,他对我们说,岩门司现在才有三十多户了,从前,最鼎盛的时候有四百多户。我有点惊讶,这么一个小小的寨子里居然居住过这么多户人家!!!可想而知,当时这里是多么的繁荣!!老人说,后来因为连年的战火,这里便变穷了,没有吃的,全都搬出去了……老人又说,前些年,省、州里面也来了好多人,坐了四五船,说是来开发旅游的,叫寨里的人把古城墙两边的灌木、杂草和树砍了一番,后来就一直没有来了......老人的脸上闪出一丝的无耐......离开老人时,老人问我们:现在村村都通公路了,我们这里好久才修路啊?我们说不知道......言毕,我心里隐隐的升起一股无名的苦涩......


原本想到下面的浦江去看一看的,因为没有时间了,下午两点钟,我们开始从原路返回,上坡,还是上坡,这时,大阳正毒,脚走酸了,腿在发软,肚子也开始在发叫,喉咙干得冒烟,全身湿淋淋的象刚淋雨一样,才想起早上为什么没有带干粮和矿泉水......于是,我们两个开始画饼充饥,老杨说现在能有一碗的米豆腐多爽啊,我说,现在如果有一颗大树,树下有一个吊床,旁边的一瓶冰的啤酒,身边凉风习习......还有一个美女,帮你扇风,还帮你递酒,那才爽死....呵呵。老杨骂我:就你想象丰富!!就这样一路摆来,一路找井水,找阴凉处休息,总共休息了四次,下午的四点半钟,终于回到了大坪,老杨家媳妇早已煮好中午饭了,吃完饭坐在老杨家的门前,不知不觉打起了瞌睡.....,到客房里休息半个多小时,我和老杨马不停蹄的直奔谷陇.....从大坪村到滚水村上边的公路,没有车,徒步,一个小时零十分钟,我们终于到达马路边,二人倒在路边的大树下,等车...衣服,再次被湿透.....



本站相关链接:贵州供求业务推广信息贵州游乐文化风土人情贵州房产出售出租贵州三农服务贵州网址大全及发布网络商城163贵州招聘吧
本站招聘栏目:贵州人事招考贵州招聘贵阳招聘毕节招聘遵义招聘铜仁招聘黔东南招聘黔西南招聘黔南招聘安顺招聘六盘水招聘
与以上内容相似相关的:
·2016年谷陇927苗族芦笙会开幕照片欣赏(二) 10-28
·2016年谷陇927苗族芦笙会开幕照片欣赏(一) 10-28
·谷陇2016年“九•二七”苗族芦笙会隆重开幕 10-27
·黄平谷陇2016年九·二七苗族芦笙会视频和图片欣赏 10-27
·中国·黄平·谷陇2016年“九·二七”苗族芦笙会活动方案 10-12
相关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