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贵州游乐 >> 贵州希望 >> 正文
黄平旧州镇青杠树村"夫妻小学"
2008-01-19 出处:直播客 作者: 编辑:

  在大山深处的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镇青杠树村青杠小学,全校老师仅有一对夫妻,人称该学校为“夫妻学校”。 扎根学校27年的50岁的丈夫沈佐华及48岁的妻子王尚兰1980年到该校任民办教师,由于教学成绩突出,两人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转为公办教师。学校为教学点,仅设一年级至三年级3个班,目前包括学前班在内共有学生28人。据旧州镇党委副书记王荷花介绍,27年来,青杠树村小学入学率均为100%,夫妻两人共培养出学生1000多人,其中有50多人考取大专院校或已毕业工作。

  这所学校没有电话,它离最近的小学也有13公里山路;这所学校没有电铃,上课下课全凭老师敲打铁钟;这所学校只有学前班至三年级共28名学生;这所学校只有2名教师……这就是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青杠树小学,一所远近闻名的“夫妻学校”。

有国旗的地方就是学校

现在学校里只有28名学生

走进三年级教室,5个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沈佐华讲课,10岁的女孩冉忠碧读得非常认真非常动听,稚嫩的童声在空旷的山谷中传得很远很远……教室里有3张桌椅,破旧得已经看不出样子,教室的光线很昏暗,黑板上的板书字写得很大,沈佐华说字小了学生看不见。

现在的学校共有1个学前班,一年级至三年级3个班,说是小学,其实只是1个教学点,学前班有11名学生,一年级有5名女生1名男生,二年级有3名女生4名男生,三年级有2名女生3名男生,全校总共有28名学生。由于只有3个教室,学前班只好和一年级共1个教室。沈佐华负责教二年级和三年级,妻子王尚兰负责教学前班和一、二年级。丈夫沈佐华当过兵,有股出了名的认真劲儿,全校只有28名师生,教学安排却一丝不苟,数学、语文、体育、音乐、思想品德、自习课、一样不少。

学生再少也要把课教好

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一栋木板房,还是上世纪60年代末建校时修建的,3间不到20平方米的教室,四面透风,摇摇欲坠,教学设施相当简陋。学校没有住的地方,夫妻俩只好每天来回步行10公里到学校上课,他们居住的那个寨子叫老木冲,只有几户人家。课桌也是30多年前学校建立时就做的,有一个操场,没有篮球架,孩子们上体育课只能跳绳、跳皮筋、踢毽、跑步。

“老师给我们讲课文,讲故事,可有意思啦!”“ 我们老师对我们很好,老师让我们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到像电视里一样的大城市里去。” 二年级的7名孩子争着说。由于交通不便,孩子们几乎没有走出过这片大山。

记者询问孩子们有什么理想,三年级女孩冉忠碧说:“我想去看大海。”

二年级女孩孟择燚则说:“我要上北京的大学!” 

没错,上大学!27年来,已经有50多个孩子在沈佐华,王尚兰老师的教育下从这里走到了山的那边,他们用知识在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夫妻俩的学生、现正在黄平县电信局工作的杨警予说,小学的生活留给他终身难忘的记忆,沈佐华、王尚兰两位老师对同学们要求特别严,当时虽然班里有20多个学生,可是课程安排得满满的,连美术、音乐这样的课都有,老师都很认真地批改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老师必不厌其烦地讲解,直到他们都会了为止。“我们小学的基础打得特别牢,现在都挺受益的。”杨警予告诉记者。


偏僻落后没人愿意来

村支书李远忠告诉记者, 在1980年之前,这所学校有两个民办老师,靠拿公分代替工资,包产到户以后,这两名老师就不干了,孩子们读书就得要走十几里的山路,穿过1条河流,到最近的红梅小学去。每天天不亮就出发,遇到下雨,小河涨水,就要趟水过河,经常有孩子陷在水里,弄得浑身湿透,年纪小的孩子,便经常无法准时上学。
 
当地教育部门考虑到

这里的偏僻,动员了多名老师来这里任教,但没人愿意来,理由很简单,这里太偏僻了,不通车。当时还没有电、没有公路、更没有自来水,不仅平常生活起来困难重重,想到镇里去一次也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走到等车地点。

“青杠树,青杠树,进不来,留不住。”这句俗语是当地村民对这里的形容。1980年,恰逢王尚兰从旧州中学高中毕业,村支书便动员她到这里任教。次年,沈佐华从部队退伍也成为了这所学校的教师。两年后,他们组成了家庭。从此,人们就会看到,在老木冲与学校之间 ,一对夫妻携手相伴的影子。27年间,他们执著地守着大山,把最好的人生时光留给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孩子们。      


儿子成了“高考落榜生” 

这里直到2002年才通了公路,据说这还是澳大利亚的援建项目。没通公路前,夫妻俩差不多一个多月才能出一次大山,每次都要和村民一样,背着编织袋,走几十里山路到镇里采购一个月所需的生活用品。如果有事情到镇里开会,就需要走上大概30多分钟到十几里以外的洋马头水库,那里可以通公路,运气好的话可以搭上便车去镇里。

夫妻俩和当地的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94年,沈佐华从民办转成了公办教师,教育部门决定调他到山下的草绿坪小学去,那里离镇上只有4公里,交通很方便。听说沈佐华要调走,孩子和家长们都依依不舍,他们既希望老师留下来,又不想耽误两位老师的前途。当时的村主任找到了教育部门,他说调走他们可以,你们要派两个和沈老师、王老师一样好的老师来。

那天早晨,沈佐华老师推开教室门只觉眼前一片春意盎然,不大的教室里插满了火红火红的杜鹃花,黑板上面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沈老师、王老师你们太辛苦了,请保重身体……”看着眼前的情景,沈佐华眼眶一阵阵发热,他赶忙跑出教室,向着炊烟升起的村落,抱起双拳,深深地弯下腰去……最后,他们决定留了下来。

谈到当初留下来的想法,夫妻俩说,自己并没有那么伟大,他们就觉得,这里虽然条件差点,但是山里安静,空气也好,他们在这里一边教书,一边还能种点地,生活也挺充实的。只不过一直觉得最愧对的,就是他们今年22岁的儿子沈迪,由于没有时间辅导儿子,儿子连大学都没有考上,现在正在镇上学驾驶。

一直要干到老去

如今,沈佐华已经50岁,王尚兰48岁。学生越来越少,教育部门再调其他老师来已经不大可能,夫妻俩只有坚持到最后,等到退休、没有适龄的学生需要读书了,他们才能结束使命。

就这样,沈佐华夫妻俩用他们特有的方式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27年春风化雨般的诲人不倦,使他们奖项连连。夫妻俩连续多年被评为镇里和县里的优秀教师,教学成绩多年来一直名列全镇同级同类学校前茅。

然而,学校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多少,依然是27年前的旧桌椅,依然是那3间破旧的木板房,夫妻俩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个水泥球场,一副篮球架,让孩子们也能打上球。

黄平县旧州镇党委副书记王荷花这样评价这对夫妻:大家最佩服的是他们27年如一日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小学工作,如果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做不到的,这在青杠树村方圆8公里两代人心中都是很佩服的。

又一个春日的早晨,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青杠树小学上空哗啦啦地高高飘扬起来,霞光与春风中,远山近野的杜鹃花灿烂开放,琅琅的读书声在空旷的山野中传得很远很远……

上一条:
下一条:

相关内容
·做家教(中小学各科曾是一位教师现在进修期间) 2010-09-16
·金阳海贝蓝天午托园诚聘小学语文数学老师(女) 2010-09-15
·松桃2010年招考小学教师考试成绩公示(按名次排列) 2010-09-14
·松桃2010年招聘小学教师考试原始成绩公示 2010-09-14
·关于2010年息烽县城关中小学和实验幼儿园面招考选聘教师试教有关事项的启示 2010-09-11
·2010年遵义市文化小学招考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 2010-09-10
相关内容